作为一位普通北美老百姓,在疫情两周年之际谈谈这两年的亲身经历和感受。
初始
两年前的这个星期,公司开始居家办公。那时的我刚从西班牙旅游回来,还在庆幸自己正好躲过西班牙的第一波疫情,可是没想到北美的疫情接踵而至。当时我的一位朋友从加州飞往西雅图,同航班的有号称西雅图的第一例输入患者,把他吓得够呛。
2020年3月5日,公司把所有对开发流程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负责人都召来了,讨论远程开发的效率,我们团队的多年技术积累派上用场了,从虚拟文件系统、代码库下载到远程编译都接受了性能和稳定性的考验,让人欣慰。
虽然开发工具的远程运作上没有问题,头两三个月的居家办公让员工居多不适,视频会议惨不忍睹:带宽不足,网络不稳定,摄像头质量差,大家开会的背景就是一场家庭生活秀,有的人甚至躲到车库或是衣帽间办工。还好公司撒钱,每人发两千美元,用于购买办工设备,网络费用也替我们付了。
当时正是早春,春寒料峭,大家的心头都高兴不起来。超市里开始闹恐慌,首先被一抢而空是厕纸和北美生活必不可少的paper towel,造成了在ebay上厕纸千金的荒谬局面,还有就是消毒用品。超市开始减少营业时间,网络购物暴增,亚马逊的线上买菜服务根本跟不上需求,无数人在零点疯狂地点击购物键,就为了避免去商店跑一趟。还好很快就有程序员送温暖服务,提供javascript脚本下单。
那时大家对病毒几乎一无所知,没有任何保护,人心惶惶。从超市购物或是接到亚马逊的配送之后,我们家都要进行接触面的消毒工作,日复一日,如临大敌。
这个阵痛期的感觉就是surreal。疫情一下子被打破了人类正常的生活节奏,切断了人们之间的纽带,让人非常地无所适从。那种感觉很像是2017年全日食那天的感受,也是surreal的、恍恍惚惚的。当时还是正午,天突然慢慢暗下来,树叶在地面上的影子和往日不同,可又说不出具体怎么不一样,细看有无数个的月牙状的光影;四下里突然间安静下来,动物们也似乎感觉到了和往日的不同。对,就是那种感觉,一种和我们身体里的基因格格不入的感觉。
低谷
之后的几个月,北美社会经过了从对口罩嗤之以鼻,到不带口罩不能进超市的转折。人心趋于稳定,超市货物回归有序,亚马逊的买菜服务跟上了需求,远程办工渐渐成为常态。但是有一个障碍始终无法逾越,这就是让全美家长最抓狂的线上教学!
首先学校和老师基本没有线上教学的经验,突然被赶鸭子上架,勉为其难。学生们在学校里能做到专心听讲就已经不容易了,线上听讲简直是扯淡。一个班的学生就没有一个把视频打开的,老师对着一片黑黑的屏幕,没有任何反馈,怎么教书?在这些关掉的摄像头的后面,有几个学生在专心听讲,还有多少在打游戏,开小差,或是根本人就不在?
不光是学生们,上班一族也是一样的不适应。那些享受公司福利,一日三餐无忧,连洗衣都不用自己动手的年轻打工一族这下连生活都难以自理。他们中很多人单独居住,居家办公切断了和社会连接的一个重要纽带,他们的社交圈子紧缩,成为一个个孤岛,相比之下有家有口的相对好些。长此以往,公司里因为心理原因请病假的例子原来越多,严重的则出现职业倦怠(burnout)的情形。很多公司都增加了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福利。可以说,疫情期间出现了心理治疗师难求的情况,很多心理治疗师或是心理医生的网站都挂出了不接受新病人的告示。
2021年一月份,就在Pfizer疫苗和Moderna疫苗被紧急批准后的一个月,北美迎来了疫情的又一个高峰,以美国为例:单日新增25万,死亡人数累计40万。
所幸的是,疫苗已经批准,春天还会远吗?
转折
2021年mRNA疫苗的研发成功和批量生产的确是这次疫情的重大转折点。我们家四月份开始打第一针疫苗,到六月份孩子也完成了第二针,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,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就开始了疫情后的第一游,奔向疫情初期的重灾区──纽约!
此刻的纽约已经率先从困境中走出,疫情的所有指数都回落到低谷。因为是刚刚开放,纽约的一些景点包括纽约公立图书馆、卡内基音乐厅等还未对外开放,但是餐饮业基本复苏,让我们大饱口福,著名的景点地标打卡不误。九月份,我单枪匹马再赴纽约,决心要把疫情下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,把以前没去过的地标给补上,还意外收获了一个瑰宝,在修道院博物馆里流连忘返。十月份,我们和女儿朋友家一起在风景秀丽的山区租了个木屋民宿,拜访了德国风格的小镇。
让无数家长喜大普奔的还得数线下复课:先是选择性返校,到后来秋季全面返校,家长们把孩子们送回学校,泪崩喜庆──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在房间里都不知道在干啥了,再也不用被孩子叫去当电脑维修工了,再也不用管做中饭了…
刚回校的学生们的社交机能一开始似乎有些生疏,可是憋坏的渴望谁也挡不住,很快就嬉笑打闹一团,家里终于又能听到学校的八卦消息了──春天真的来了吗?
Delta变种带来的第四波疫情不可避免地来了。有了前面的经验和疫苗接种的推广,虽然Delta变种更为凶猛,但是它的影响较之前那波反而更为缓和,也没有引起医疗系统的奔溃。
十一月份,Omicron来袭,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;同个月,加强针开始推广。十二月,我们打过加强针后又耐不住寂寞出行了,在夏威夷过了个海风怡人的热带的圣诞节。旅游总是有风险的,相信科学,做好防范,生活不能苟且。说起夏威夷,不少同事在疫情期间移居夏威夷,短则两三月,长则一年,反正远程办工,在哪不一样?
疫苗研发的成功和接种的推广不愧为疫情的转折点,之后不管是Delta变种,还是Omicron,人心稳定了很多,再不像之前的惶惶之状。科学是抗击疫情的法宝,心态是社会稳定的关键。
回归
北美疫情两周年之际,这第五波疫情也终于也回落了。英国全面解禁,美国社会也逐步解禁。微软等大公司开始迎来员工的回归,我们公司也开始陆续有人回去上班,商务旅行开始复苏。这不,这周伦敦的同事来出差,周五我去了公司,和同事们在两年后第一次共进工作午餐。打开尘封了两年的纸箱子,有两年前的会议记录和当时的日常用品,不禁感概万分。
疫情常态化是否能保持,全球是否还会有更厉害的一波疫情,谁也不知道。生活要继续。祝全世界早日一起走出疫情的阴影!
Copyright @2020-2022 Writingisleadi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。